全力以赴推进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建设。
去年,该县计划利用环县北部广阔的地理环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以此发展清洁能源,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拓展公益性岗位,让更多的村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张清彦的这份工作,结缘于国家光伏扶贫项目的支持,也得益于天津市南开区的帮扶。
甘肃庆阳市环县甜水镇张铁村村民张清彦正在清洗太阳能电板上的灰尘。张清彦正在检查支架。据了解,从2019年12月12日并网至2020年5月初,环县累计发电量123.98万千瓦时,共结算上网电费38.16万元,扣除税费、运营维护费、电费后,结转至相关村集体共计30余万元。张振国说:孩子上学的生活费可以稍微宽裕一点了。今年,村上选他作为该光伏扶贫电站的一名保洁员,不仅上了班,干活时间灵活、轻松,每年还有6000元的稳定收入。
面对环县的困难,作为东西部协作携手帮扶环县的定点单位,天津市南开区及时伸出援手,向环县援助2000万元,用于支持光伏扶贫项目。2015年,他意外右手残疾,从此结束了外出务工的生涯,夫妻俩在家守着几亩田地。由于传统光伏组件中通常由电池片通过EVA胶与保护材料及反射背板构成封装,一旦需要替换保护材料则需要重新进行封装,因此也需考虑其破损替换及日常清洁问题;此外,相对于倾斜安装的传统光伏组件,污染物在平铺的光伏路面上更不易滑落以及清洗,这需要铺面材料具有更好的耐污特性。
未来,随着电动车无线技术的配套,有望实现电动车边跑边充电的功能需求。混凝土材料是不能透光的,如果能让传统的混凝土材料具有透光性,将会是一大进步,它可直接作为光伏路面表面层,起到保护支撑、加固强度等作用。不仅如此,该光伏路面下还预留了电磁感应磁圈。鲁越晖所在团队目前正利用表面功能化减反技术探寻研发适合的材料。
那么,如何将两者相结合?需配套怎样的电动车无线充电技术?孙跃指出,将光伏+无线充电+智能管理作为智能交通的支撑平台,一定要把车辆技术纳入考虑,形成一种车中有路路中有车的协同思维模式。车辆电能的无线补给是制约智慧交通真正无人化的关键要素之一。
科幻般黑科技展现的场景令人期待。光伏公路究竟是未来智慧交通之创举,还是昙花一现的天方夜谭?瞄准智慧交通的探索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以及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把太阳能应用于公路建设显现出诸多优势。光伏路面让普通路面既承担原有承载车辆运行的功能,又兼具移动充电宝和智能交警,甚至对周边社区提供电力服务等多样化的服务功能。然而,由于过去全球在光伏公路实践中有着并不完全成功的前车之鉴,也有人对光伏公路的建设与前景表示质疑。
这是新事物,技术复杂度、集成度高,在探索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也是正常的,遇到问题我们便研究解决问题。事实上,世界部分国家早已纷纷开展光伏公路的研究和尝试。面对新一轮的产业格局变化,还需要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跟进、国家和各行业的支持。不过,在走向产业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和改善的问题,比如车载装置轻量化和小型化、全系统低成本建设与运行,以及充电效率进一步提升等。
张宏超表示,目前他们团队正在探索光学混凝土材料。专家们表示,目前在相关技术领域,国内与国外发达国家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积累了较为深厚的基础和优势。
这是一项探索性工程,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我们的职责和期待是先在基础研究上取得突破。日前,有消息传出,我国首条超级高速公路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即将开建。
2018年,由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国内有关高校在江苏同里小镇建设了一条三合一电子公路,实现了电动车全路段动态无线充电。2016年,法国在诺曼底地区建成了该国首条太阳能公路。再者,光伏路面的快速养护和维修是很大的挑战。这给光伏路面的铺面材料、工程建设以及光电转化效率等关键技术增加了难度和挑战。张宏超表示,它不仅可进行太阳能光伏发电,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还兼具智能化,迎合未来智慧交通的发展。而电能补给方案有两种方式:定点驻车无线充电和定线路行驶过程中的无线供电,用来解决电能及时动态补给问题。
智慧交通既有路的事,更有车的事。光伏公路是一种瞄准未来交通工具的路面形式。
例如,济南试验段的建设意味着我国在光伏路面承载结构和透光磨耗层材料方面获得重大技术突破。孙跃介绍,该系统包括几百米地面充电线圈(铺设在光伏路面下面)、原级电能变换与供电线圈驱动装置、车载电能变换与控制器等。
与普通高速公路不同的是,该公路将采用光伏路面,同时将设置自动驾驶专用车道,支持全线自动驾驶车辆自由行驶。基本实现车辆边跑边充全过程的无人化和智能化。
同济大学道路与机场工程系教授张宏超告诉《中国科学报》。鲁越晖充满期待:光伏公路或类似技术与其它技术的交叉融合,必将会给人们未来的交通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更好的体验,实现诸如自动融冰化雪、路面交通信息动态智能显示等。此外,还存在着整个产业的协调与配套问题。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在部分基础材料探索、结构设计、实践经验等方面处在国际前列。
在张宏超看来,绿色环保、安全智能,是智慧交通必然的发展方向。此外,这种材料不只是用于光伏路面,探索不同透光率的混凝土材料,可适应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减反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薄膜的相消干涉,减少光伏玻璃与空气界面间的光反射,使得更多的太阳光可以进入到组件中参与光电转换,以提高电力输出功率。该路段被认为是全世界承载能力最高和交通量最大的光伏路面。
同时,道路(包括光伏路面)的规划与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未来电气化交通工具(电动车辆)的电能实时补给解决方案。他坦承,作为一项具有超前性、前瞻性的科学研究,光伏路面概念距离实践落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
该公路既可支撑5000人口小镇的日常公共照明用电,又能承受车辆行驶和极端天气。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团队学术带头人孙跃告诉《中国科学报》,智慧交通的目标是实现交通运行(包括车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张宏超说,这次,是我们在前面探路,让别人学习我们。但是,如果不突破传统思维,就不可能有很大的创新
济宁矿业集团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林卫国告诉记者,从本月开始,济矿物流将在煤棚上安装13.3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以光伏组件方阵替代常规的棚顶彩钢瓦面板,组件方阵与煤棚顶部坡度保持一致,兼具防水、隔热和发电功能,可实现年发电1328.58万度,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并网模式。近日,记者从山东省济宁矿业集团物流有限公司(简称济矿物流)获悉,我国最大跨度钢结构煤棚已在济矿物流封顶,自本月开始将在棚顶安装13.3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
据了解,该煤棚占地203.96亩、总长度为660米、总宽度为206米,煤棚中心高度为52.8米;涵盖了济矿物流1#、2#两个大型堆场和3台国内目前最先进的自动化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每台每小时堆取煤炭2500~3000吨济宁矿业集团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林卫国告诉记者,从本月开始,济矿物流将在煤棚上安装13.3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以光伏组件方阵替代常规的棚顶彩钢瓦面板,组件方阵与煤棚顶部坡度保持一致,兼具防水、隔热和发电功能,可实现年发电1328.58万度,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并网模式。
据了解,该煤棚占地203.96亩、总长度为660米、总宽度为206米,煤棚中心高度为52.8米;涵盖了济矿物流1#、2#两个大型堆场和3台国内目前最先进的自动化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每台每小时堆取煤炭2500~3000吨。近日,记者从山东省济宁矿业集团物流有限公司(简称济矿物流)获悉,我国最大跨度钢结构煤棚已在济矿物流封顶,自本月开始将在棚顶安装13.3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